在香樟樹下,與學生共度有滋有味的校園時光
2024-06-26
班主任之星
在香樟樹下,與學生共度有滋有味的校園時光
□ 吳紅菊
初陽照耀下的校園,香樟樹葉熠熠生輝,令人心曠神怡。20多年來,我與香樟樹一同見證了無數學子的成長與歡笑。每一屆學生的歡聲笑語,都仿佛縈繞在枝丫之間,留下了溫暖而深刻的記憶。在細碎的日常校園生活中,我引領學生們細細品味每一個平凡而美好的瞬間,感受其中的幸福與滿足。這些珍貴的時光,如同香樟的亮葉般,在我們的心田閃耀不息。
在愛與感恩里陶醉
每接手一個新班級,我總會努力營造一種特別的精神文化——“愛與感恩”。這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或者理念,而是希望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,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愛與感恩的力量,讓這種精神文化深深植根于他們的內心,與他們的精神血脈緊密相連,伴隨他們的心靈共同成長。
在我看來,特殊的學生和特殊的事件,都是培育“愛與感恩”文化的絕佳土壤。記得有一屆,班上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孩子,他因先天原因無法行走,只能坐在輪椅上。但這個孩子除了行走不便,其他方面都十分正常,甚至思維敏捷,感情豐富。如何讓這個孩子感受到集體的溫暖,同時也讓其他同學學會愛與感恩呢?
開學伊始,我就將“愛與感恩”的理念寫入班級公約,并向全班學生宣讀。我相信,剛入學的孩子們心靈如同一張白紙,老師在上面描繪的每一筆,都會深深烙印在他們的心中。
在宣讀完班級公約后,我走到那位坐輪椅的孩子身邊,以溫和的語氣告訴全班學生一個美麗的謊言:“這位同學因為特殊的原因暫時不能走路,大家是否愿意幫助他,是否愿意和他成為朋友?”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:“愿意!”這純美的聲音,如同天籟般悅耳動聽。
隨后,全班學生一個接一個地走到輪椅前,與這個孩子握手,并詢問:“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?”而每一次,都會得到激動而肯定的回答:“我愿意和你做朋友!”那一刻,教室里充滿了和諧與溫暖的氣息,愛的氛圍彌漫在每一個角落。課間時分,我常??吹揭蝗汉⒆訃@在輪椅旁,聊天、講故事,歡聲笑語在教室里回蕩。
還有一屆學生,五年級時班級里有一名學生不慎骨折,有三個月的時間拄拐上學。在這三個月里,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學生給予我的感動。他們自發(fā)地幫助那位同學,進教室時主動幫忙放拐杖,下課時扶著他去衛(wèi)生間,放學時幫忙背書包、拿拐杖。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、那么和諧,根本不需要我的吩咐和提醒??粗@一幕幕溫馨的場景,我的心中充滿了欣慰和感動。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(yǎng)的“愛與感恩”文化,此刻顯現出了它的力量。
除了這些特殊的事件和學生,平常的班務和日常小事也是培育“愛與感恩”文化的良好素材。每個班級總會有一些熱愛表現、喜歡參與班務的學生。他們喜歡做這些事情,我就放手讓他們去做。無論是送回餐桶、倒垃圾還是搬發(fā)牛奶等日常班務,總有學生主動承擔。我經常“不經意”地教給他們一些方法和技巧,讓他們學會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任務。有時候還會以微笑或夸贊來肯定他們的努力和付出。
每學期我都會組織一個特別的“握手”感恩活動。在這個活動中,我會把那些主動承擔班務的學生所做的事情,向全班同學進行描述和贊揚,用我的情感去渲染氛圍,去感動每一個人,去塑造和強化“愛與感恩”的精神文化。而后,其他學生會與這些同學握手并表達感謝之情:“謝謝你為班上的付出!”“因為有你班級變得更美好!”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,都很喜歡這個“握手”感恩活動,而每一次握手都會帶給他們深深的感動,這種愛與感恩的文化內核也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地烙印在他們的心中。
在健康的興趣活動里穿梭
在快節(jié)奏、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,學生面臨著種種壓力。因此,為他們創(chuàng)造一個能夠放松身心、發(fā)展興趣愛好的環(huán)境,就顯得尤為重要。優(yōu)秀的班級文化,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的知識傳授,更應延伸至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。
課外活動作為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意義深遠。它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,釋放學習壓力,還能幫助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,培養(yǎng)積極向上的生活態(tài)度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這些活動,學生可以提升自我,磨練意志,增強團隊協(xié)作能力,從而在全面發(fā)展中實現自我價值提升。
在我所帶的班級中,象棋、圍棋、籃球、乒乓球以及課外閱讀等活動已經成為了常態(tài)。這些活動各具特色,有的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規(guī)劃能力,如棋類游戲;有的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合作意識,如籃球和乒乓球;而課外閱讀,更是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向廣闊知識天地的大門,拓寬視野,豐富內心世界。
每到課間或活動時間,走廊上總能見到三五成群的學生圍坐一起,或是對弈棋盤,或是討論棋局,不亦樂乎。操場上,籃球和乒乓球的愛好者們則盡情揮灑汗水,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。教室里,也有學生選擇靜下心來,沉浸在課外書籍的精彩世界中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活動不僅在學校內開展得如火如荼,還延伸到了學生的家庭生活中。學生與家長們一起探討棋技、共同打球、親子共讀,不僅增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交流,也提升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和和諧氛圍。這些活動,不僅讓學生的課外時間變得充實有意義,還能培養(yǎng)他們的興趣愛好,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(yǎng)。
更為重要的是,通過這些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,學生逐漸擺脫了對手機的過度依賴。他們開始發(fā)現,現實生活中有著比虛擬世界更加精彩和值得探索的事物。家長對這些活動的支持度也非常高,他們樂于見到孩子們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成長,同時也更加愿意參與到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來。
健康的課外興趣活動,不僅為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提供了有力支持,也成為了家校溝通的有效橋梁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成長的學生,必將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。
在德育課堂徜徉
將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,是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教育理念。我深知,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,更重要的是培養(yǎng)學生的品德和人格。因此,我在教學中始終將德育放在首位,通過巧妙的方式將其與學科教學相融合。
擦樓梯扶手雖是一件小事,但其中蘊含的德育意義卻不容小覷。有一次,我注意到緊挨著我們教室旁的樓梯扶手上有些灰塵,便請小溪同學負責擦拭。小溪對此非常用心,每當發(fā)現樓梯扶手有灰塵時,他都會主動擦拭。這樣的行為不僅讓樓梯變得更加整潔,更重要的是培養(yǎng)了他的責任感和勤勞品質。
那一天,我們正好要學習課文《掌聲》。課間時分,小溪又恰巧在擦樓梯扶手。于是,在導入新課時,我深情地描述了小溪的善舉。同學們聽后深受感動,紛紛將感謝的掌聲送給了小溪。那一刻,小溪滿臉洋溢著幸福和自豪。這種真實的生活情境育人方式,比故事里的情節(jié)更加感人至深,因為它真實,可感、可知、可信。德育就這樣不露痕跡地與學科教學相融,實現了育人與教學的雙贏。
在作文教學中,我也注重德育的滲透。寫作文是一件平常的事情,但它卻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內心世界。那些理想的火苗,往往就蘊藏在學生稚嫩的文字之中,等待著老師用智慧的心去點燃。記得在一次作文課上,一位學生寫了一篇題為《老師的眼神》的作文。他從“老師的眼神是嚴厲的”和“老師的眼神是溫柔的”兩方面描述了我的眼神,寫得非常生動。當他在班上朗誦這篇作文時,同學們都表示寫得太像我了,并紛紛鼓掌表示贊賞。
然而,我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評價作文本身。在朗誦完作文后,我感慨地對他說:“你真是所有老師的知音?。?span style="font-family:calibri;">”他聽后喜上眉梢。緊接著,我觸及他內心、觸動全班學生心靈地說:“你有沒有想過將來長大了當老師?”他先是一愣,幾秒鐘后鄭重地點點頭。全班同學也都若有所思。我知道,我正在點燃他心里理想的火苗,也在激發(fā)全班學生的理想之火。
“我想,如果你將來當老師的話,一定會是一位非常優(yōu)秀的老師!”我繼續(xù)鼓勵道。這時,我明顯察覺到他眼睛一亮,非常震驚。這可能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。通過這種方式,我又一次將教學與育人巧妙結合,實現了在教學中育人的目標。這樣的例子在我的作文教學中屢見不鮮,早已成為了一種常態(tài)。
此外,我還經常在班上開展思辨課程,課程內容來源于學生真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,如有人在課堂上吃東西。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課程,他們在分析討論時頭頭是道,看問題的角度也越來越開闊。我認為,對生活的思辨能力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。
我將班級管理、班級文化和日常教學融為一體,使它們相得益彰、有情有意,在這個過程中,引領學生共筑德育課堂,讓教育更加全面、更加深入人心。
無處不在的細節(jié)契機
作為班主任,我深知教育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傳道授業(yè),更是在生活的點滴細節(jié)中,與學生共同成長。在我的班級里,除了堅守班會、夕會、主題教育等專門的時間與陣地,我更珍視那些無處不在的細節(jié)契機。正是這些細節(jié),讓我的教育工作變得靈動而有深度。
在日常工作中,我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,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,他們是我心中的牽掛。我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讀懂他們的內心,用溫暖的愛去填補他們對家庭溫暖的渴望。比如,下面這篇教育敘事記錄的案例,當我發(fā)現留守兒童小聰在課堂上分心時,并沒有直接批評,而是以一句“老師想你了”來拉近與他的距離,讓他感受到被關注和被理解的溫暖。
“老師想你了”
每次出差回來,重新踏入那熟悉的教室,我總是滿懷期待與激情。這次也不例外,三天的分別,讓我更加珍惜與學生相處的時光。
課堂上,我注意到小聰沒有認真聽講,而是低著頭,雙手在抽屜里忙碌著。看到這一幕,我心里五味雜陳。規(guī)矩,是課堂的基石,沒有規(guī)矩不成方圓。但面對這些孩子,尤其是像小聰這樣的留守兒童,我深知在堅持規(guī)矩的同時,更需要給予他們一些溫暖和關懷。
于是,我走到小聰身邊,輕聲對他說:“小聰,你抬起頭來看著吳老師,吳老師想你了!”他迅速把手從抽屜里抽出,驚訝地看著我,隨后眼中綻放出驚喜的光芒。他立刻坐得端端正正,開始專心聽講。那節(jié)課,他表現得異常專注,這對于一向貪玩的他來說,確實是個不小的進步。
我深知,我的話語可能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感。也許,他從我的深情中感受到了母親般的關愛與溫暖。這種愛,或許能稍微填補他對母愛的深深眷戀。就這樣,愛悄無聲息地走進了他的心里。
用心說話,用情工作,用愛感染,這樣被感動的又豈止是小聰。
這時,全班同學異口同聲:“吳老師,我們也想你——了!”那個“你”字拖得那么長,像是感情的傾瀉,又像是孩子們在撒嬌。
我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。那一刻,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,更是心靈交融的圣地。
那節(jié)課讓我更加堅信:愛,是教育中最美的語言。讓我們攜帶著這份深深的愛,繼續(xù)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吧!
同時,我也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品格和情操。當性格內向的女生小萱面臨尷尬情況時,我以細膩的心思和溫柔的方式幫助她化解困境,不僅保護了她的自尊心,也讓她學會了以微笑面對生活中的小插曲。下面是關于她的教育敘事。
溫情涌動,心語無聲
課堂上,我如常地面向黑板,為學生寫下書面練習。孩子們都沉浸在學習之中,時而抬頭抄寫,時而低頭思索。教室里靜悄悄的,只有筆尖在紙上行走的沙沙聲。
突然,一聲輕微的噴嚏聲打破了這份寧靜。雖然聲音很快消散,但我立刻察覺到了這小小的插曲。轉身望去,小萱捂著鼻子,盡量保持鎮(zhèn)定地繼續(xù)寫作業(yè),但她的尷尬顯而易見。
作為一個老師,我深知此刻她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張紙巾,更是一份理解與關懷。于是,我快步走下講臺,走到辦公桌旁,從抽屜里抽出幾張紙巾,走到她身邊,悄無聲息地遞給她。她迅速接過紙巾,化解了眼前的尷尬。
同桌的孩子察覺到了這一切,送給她一個暖心的微笑。小萱也回應了一個釋然的微笑,隨后又給了我一個充滿感激的微笑。那一刻,無需言語,我們之間的默契與理解已經足夠深刻。
我再次輕步走回講臺,教室里又恢復了寧靜。但我知道,我與孩子們之間的情感連接,又加深了一層。
這些無處不在的細節(jié)契機,如同璀璨的珍珠,串聯(lián)起我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歷程。每當我回想起這些時刻,都深感教育的力量在于細微之處的關懷與引導。
20余年班主任生涯,我深悟管理藝術與日常教育的真諦,皆源于深沉的愛。這份對學生的全面關愛,塑造了我們共同的快樂時光,也成就了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。我愿以愛為引,引領學生在校園中自由徜徉,于香樟樹下盡情嬉戲。
校長點評
用心培育,以愛澆灌黃梅之花
在湖北省校園文化建設百強校黃梅縣第一小學,有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——吳紅菊。她不僅深刻理解學?!白岦S梅之花綻放多彩之美”的辦學理念,更是將其付諸實踐,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引領班級,影響每一位學生。
吳老師的育人方式充滿真情與真愛。她倡導“愛與感恩”的班級文化,讓學生在充滿愛的環(huán)境中快樂成長,如詩如畫。她嚴謹而不失溫情,恰到好處地把握教育尺度,使得學生由衷地熱愛學校、學習和生活,充滿陽光與自信。
多年的教育生涯中,吳老師始終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力和教育智慧,這些優(yōu)秀的教育品質也感染著身邊的年輕教師。她幾十年如一日地兢兢業(yè)業(yè),從不松懈,仿佛青春永駐。這或許是因為,那些可愛的孩子早已住進她的心里,讓她始終保持著一顆熱愛孩子、熱愛教育的心。
愿吳老師在教育的道路上繼續(xù)前行,不斷鉆研,永遠用心、用情、用愛去培育每一個孩子。
(湖北省黃梅縣第一小學校長陳旦)
同事贊語
閱讀啟智 以愛育人
和吳紅菊老師同事十余年,我最喜歡聽她講學生的故事。每次聊天時,我們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學生身上。吳老師很愛笑,一聊學生的故事,她就笑得特別開心,那洋溢在臉上的幸福,寫滿了對學生的愛。每一個故事,都是愛的藝術。每一次聽吳老師講故事,對我都是一次激勵。有時候我很奇怪,吳老師的腦子里怎么有這么多的智慧。
原來,吳老師特別愛讀書。吳老師的智慧源于她對書籍的熱愛,她常說讀書能激活心靈,為思考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。無論是專業(yè)書籍還是文學作品,她都涉獵廣泛,更通過寫作來深化對教育的理解。在吳老師的引領下,她所帶的班級文化氛圍濃厚,學生關系和諧,成為學校的模范班。更令人敬佩的是,她不僅自己成長,還帶動了我們這些同事一同進步,共同探索育人的藝術。許多同事在她的影響下,也在不斷鉆研育人的藝術。能與吳老師這樣的同事共事,是我職業(yè)生涯中的一大幸事。
(湖北省黃梅縣第一小學張小春)
學生心聲
六年成長路 師恩永難忘
光陰似箭,歲月如梭,轉眼間時光匆匆過去了6年,我們的小學生活已成為美好回憶。我?guī)е鴮^往的留戀和對未來的期待,踏入了實驗中學的大門。
回想6年前,我還是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小女孩,如今在您的耐心指導下,已經成長為陽光自信的少女。是您,像春風一樣溫暖,像春雨一樣滋潤,陪伴我度過了這段寶貴的成長時光。您就像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,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。
吳老師,不知您近日可好?是否又將迎來了一批新生?那些孩子是否像我們當初一樣,充滿了好奇與活力?無論如何,您都要注意休息,保重身體。
最后,我想對我最親愛的吳老師說聲:“謝謝您!”感謝您陪伴我成長,給予我無盡的知識與力量。愿您身體健康,工作順利,生活幸福美滿,桃李滿天下!
(2023屆畢業(yè)生曾薔薇)
關鍵詞:
德育報 中小學德育
推薦新聞